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行程規劃工具分享(三)- Funliday 深入測試與用後感



這次為大家測試的是一個於台灣蠻受歡迎的行程規劃 APP - Funliday。它是由一位台灣開發者於 2014 年開發,起初只有 iPhone 版本,經過不少用家的呼喚及開發者的努力,一年半後終於踏足 Android 系統。我日常使用的智慧型手機也是 Android 系統,一直也很期待可以感受一下這個 APP 的魅力。這次我將會使用 Funliday 建立一個簡單的大阪一天遊行程。大阪市內的鐵路網絡非常發達,所以對 APP 的要求應該不會太高。事不宜遲,測試立刻開始!

創建行程

Funliday 的主頁面非常簡潔,在還未建立任何行程時會顯示一個範例行程,另外有一個「 + 」號按鍵,用以創建新的行程。點擊「 + 」號後會彈出一個小視窗,讓用家輸入行程的名字,出發日期及行程天數。


行程建立後隨即會在主頁面出現,並有三個選項。按圖示推測,三個選項分別是添加好友、分享行程及修改封面。可惜的是,添加好友及修改封面功能似乎仍然在開發中,按下後只出現「Coming soon」(即將推出)的字樣


進入行程後可看到一個按天數排列的列表,右上角有一個編輯按鍵。按下後用家可以修改一開始輸入的行程資料,亦可以刪減行程天數。而點擊其中一天便可以進入到詳細的行程規劃頁面。


加入景點

進入規劃頁面後,當然要把景點加入到行程中。按下「Add new attraction」後會彈出一個小視窗,三個選項分別為「My collections」(我的收藏)、「Search attractions」(搜尋景點)及「Create a new attraction」(創建新景點)。


由於我是第一次使用這個 APP,並未收藏任何景點,便直接選擇搜尋景點的選項。進入搜尋頁面後可看到已經有一些景點可選,似乎是基於用家現在的位置而生成的。


點擊左邊的「City, Area or country」(城市、地區或國家)後可輸入目的地,以縮小景點列表的範圍。鍵入「Osaka」(大阪)後,列表顯示了三個名稱匹配的地點,此時必須點擊選擇其中一個。按下換行鍵並不會默認選取排名第一的項目,只會出現提示訊息。


選擇好地區之後,用家可以點擊右邊的「Attractions」(景點),直接輸入名稱搜尋景點。


點擊列表中的景點可查看景點的詳細資料,包括相片、地理位置、地址、開放時間、電話及網址。確認景點正確無誤後,按下「 + 」便可把景點加入行程。


行程及景點編輯

回到規劃頁面後,把景點向左推可獲得更多編輯選項。


第一個選項是與 Evernote 筆記進行連結,不過此功能在 Android 版本尚未開放,又是一個「Coming soon」第二個選項是編輯筆記,點進去之後可輸入文字訊息,再按一下右上角的剔號便可儲存。


第三個選項是複製景點,點擊後會在原有景點下產生一個拷貝。最後一個選項是刪除景點,點擊後景點會被移除。


於封面圖片的右上角有兩個按鍵,按下左手邊的按鍵可進行深入編輯,右手邊的按鍵則會打開地圖模式。以下會先講解按下編輯鍵後可修改的項目:


調整行程的出發時間及每個景點的逗留時間。有一點我覺得可以改善的是,如果用家可直接輸入結束時間,將會更方便


當行程擁有多個景點時可進行批量刪除(先勾選所需項目,再點擊右上角的刪除鍵);點擊景點名稱後可以把名稱按喜好修改。


下圖是我把所需景點全部加入後,並把時間及名稱全部按喜好設定完畢後的概貌。


路線設定

Funliday 預設的交通選項是駕車,點擊景點之間的路線資料便可編輯路線。


路線共有三種模式可選,包括駕車、步行及大眾運輸。其中駕車及大眾運輸更有進階選項可以調整


另外,用家亦可自定時間表,直接輸入交通所需時間。值得注意的是,自定時間與逗留時間的輸入介面並不一致,這點亦應加以改善。


我按需要把路線設定為大眾運輸(右圖),但系統顯示的時間及距離卻與步行相同(左圖),似乎不太可靠。


測試另一對景點,這次甚至連時間及距離都沒有顯示回到規劃頁面可看到交通模式仍停留在駕車,而所需時間僅一分鐘,顯然是完全錯誤


地圖模式

進入地圖模式後可在地圖上看到早前加入的景點,點擊標示會顯示景點的名稱,再點擊則會跳轉至景點資料頁面。畫面最下方的功能表可讓用家拖曳更改景點的順序。


此時突發事件出現了 - APP 突然當掉。重新打開後主畫面完全不正常,再次打開後剛剛建立的行程不見了,再三打開才恢復原狀。


再次進入規劃頁面,原本看似錯誤的路線現在顯示為「Directions not available」(未能提供路線),而地圖模式下連接景點的線條亦變為直線,看來 Funliday 完全無法駕馭交通路線


回到行程表可看到一個景點的總覽,不過略嫌太過精簡,只能顯示頭三個景點。而且所顯示的名稱並不是我稍早前自行設定的名稱,不夠貼心


分享功能

在主畫面點擊分享鍵後,系統會把行程轉換為純文字,並分享到用家所選擇的平台。純文字行程的樣式如下:


行程規劃的功能大致上便到此為止。後續的部份是一些附加或進階功能的測試。

離線模式

當手機的網絡不穩定時,Funliday 會彈出提示,讓用家切換至離線模式。


在離線模式下打開行程的效果強差人意,有些路線顯示為「Retry?」(重試?),但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重試另外有些路線顯然亂掉了,像圖中的 2 及 3 分別為大阪城及通天閣,所顯示的路線卻是難波駅至大阪城。


行程表的總覽亦不正確 - 竟然先出現通天閣,緊接著是兩個難波駅。似乎在切換至離線模式時,行程尚未完全同步至裝置上


創建新景點

當遇到無法找到的景點時,Funliday 提供一個最後的方法,就是讓用家自行創建新景點。用家只需提供景點的名稱及地址即可。原本這個想法非常不錯,但當我嘗試加入一間民宿時卻一直出現「Connection error!Please try again.」(連線錯誤!請再試一次。)的訊息經過五次嘗試失敗後只好放棄。


網速對 Funliday 的影響

起初測試 Funliday 時我是使用行動網絡,但在載入景點列表時發現有些圖片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載入完成,便打開 WiFi 後才繼續測試。為了模擬真實的使用情況(旅行時使用不穩定的網絡連線),我特意利用行動網絡再次進行測試。


果然不出所料,網速對 APP 有極大的影響。不論是景點列表還是景點資料頁面,縮圖都需要等很久才載入(有的甚至在三分鐘後仍然處於空白的狀態),而地圖亦需要等待一段時間才放大。點擊打開大圖當然不能幸免,打開後空白一片。


景點探索及收藏

要把景點加入我的收藏,唯一的方法是利用 APP 的景點探索頁面。其介面設計與於行程中加入景點的頁面無異,唯一不同的是點擊「 + 」號時會出現三個選項:「Google It」(利用 Google 進行搜尋)、「Collect it」(加入我的收藏)及「Add to itinerary」(加入行程)。這個功能基本操作沒有什麼問題,但有一點我覺得不太自然的是,同一個景點竟然可以多次加入收藏夾。


其他功能

最後,我把選單中可以點擊的項目都點一次,發現竟然連「Share Funliday」(把 Funliday 分享出去)及「About Funliday」(關於 Funliday)裏面的「Special Thanks」(特別鳴謝)都是「Coming soon」,這點實在令我有點無言。老實說這些項目對一般用家的影響很小,「Share Funliday」對開發者的益處其實更大,不曉得是不是開發者現階段不急於讓更多人知道 Funliday 的存在?


總結

Funliday 是一個擁有前瞻性的 APP,它嘗試利用科技提升行程規劃效率,讓這項工作不再繁瑣。可惜的是實際應用時實在遇到的問題頗多,以下粗略歸納一下問題所在:

1. 日本大眾運輸路線的準繩度欠奉。後來查看 Google Play 上的評論,似乎 APP 並未支援日本大眾運輸路線,但測試的時候 APP 一直給出一種錯覺,令人以為這個功能是可用的。既然已經有多項其他功能都是「Coming soon」 ,何不索性把日本的大眾運輸選項禁用?

2. 分享功能過於陽春。很多時候出國旅行都會與伴同行,而行程規劃並不是其中一人說了便算。把行程以純文字分享,意味著伙伴們只能透過通訊軟件給予意見,而行程創建者便需要肩負起整趟旅程的編輯工作。這樣對雙方都不公平,前者參與度偏低、後者工作量太大。 iPhone 版看似比較實用,可以邀請朋友加入同行,不過同行友人仍然只可以看到行程但不能作出修改。不少用家在 Google Play 反映他們對這項功能的需求,而開發者亦已經表示正在努力中。不知道他能否給出一個時程,給等待的用家一點希望?

3. APP 的數據使用量驚人,不利於在行動網絡上使用。我只在第一次載入景點列表及後來特意測試網速對 APP 的影響時於行動網絡上使用 Funliday,而網速測試的部份只載入過一個景點的詳細資料,但竟然得出 20MB 的數據使用量。這個結果實在是非常震撼,亦完全解釋了為什麼每一個頁面都需要這麼多時間載入。如果在沒有 WiFi 的情況下規劃一個四天三夜的行程,豈不是需要消耗逾 100MB 的數據?


4. 目前 Android 版在功能上與 iPhone 版仍然有很大的距離,更不用說其他尚未支援的平台,包括 iPad 及網頁版的時間表了。開發者曾在 PTT(台灣知名討論區)上表示他本人是蘋果的支持者,另外對 Android 版的開發亦似乎有些難言之隱,希望開發者仍有堅持下去的打算。

可幸的是,市面上具有相當實力的行程規劃 APP 其實不少,而我亦曾撰文比較 Funliday、TripJam旅行蹤與 Jourmap 四款工具。對行程規劃 APP 有需求的朋友,可重溫以下文章:

讓自助旅遊更得心應手! 4 大行程規劃 APP 大比拼

使用 Excel 或 Google 我的地圖的朋友亦可參考我另外兩篇文章內的心得:

行程規劃工具分享(一) - 三分鐘學會製作 Excel 範本
行程規劃工具分享(二) - Google 我的地圖功能全集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讓自助旅遊更得心應手! 4 大行程規劃 APP 大比拼



之前的兩篇文章分享了使用 Excel 及 Google 我的地圖規劃行程的方法,兩者各有所長,操作得宜的話可以令行程規劃的工作變得井然有序。不過它們始終是通用的工具,需要依賴人手預先採集景點及路線資料,欠缺的功能亦需要自行另覓方法補完。

其實,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專門針對行程規劃的需求而設計的 app ,旨在提升行程規劃的效率。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四個擁有繁體中文介面的 app ,並詳細比較它們的功能。

TripJam
網址: http://www.trip-jam.com/zh_TW/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ripjam.hk/



特色:
- 網頁應用程式 - 不需要安裝,只要有瀏覽器便可以打開。
- 免註冊 - 用家可以匿名使用所有功能。
- 跨平台編輯 - 所有平台共用一套系統核心,共享相同編輯功能。
- 行程網址分享 - 每一個儲存在雲端的行程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行程網址,任何人獲得該網址後都可以查閱及編輯相關行程。

點評:
TripJam 的發展方向與其他 app 不太相同,並沒有投放資源建立自家的社交平台(甚至不設用戶註冊功能),而是專注於行程規劃及外部分享的功能。其可編輯選項比其他三個 app 都要多,最特別的是它有嘗試為 Google 地圖未完全支援的地區加入解決方案。四個 app 中只有它沒有 iOS 及 Android 的原生 app ,起初其實頗擔心其使用體驗;不過測試後發覺其手機版網頁的操控性尚算不錯,最重要的是即使轉換平台亦不需要重新適應。

旅行蹤
網址: http://www.foru-tek.com/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rip4packer/



特色:
- 跨平台同步 - 同時擁有 iPhone 、 Android 及網頁三個版本,登入後即可存取在其他裝置上編輯過的行程。(每個版本都是獨立開發,因此功能可能有差異。)
- 部落格整合 - 與多個部落客合作,把他們的遊記轉化成 app 上的行程。用家可直接導入行程並進行修改。
- 多元化的週邊功能 - 除了行前規劃外,旅行蹤亦加入不少額外功能,例如圖片上傳、提醒鬧鈴、傳送求救訊息等;旨在令系統更加完整,增強整趟旅程的使用體驗。

點評:
旅行蹤的發展藍圖非常龐大,目標是把系統打造成一站式的旅遊平台。從其 Facebook 專頁及 Play Store 對用家的回應可見一班,印象所及團隊已提及不少於十項重大功能正在開發當中或將會開發。不過現階段有很多功能仍未上線,一半以上的按鈕點下去只會出現 coming soon (即將推出)的字句。而且有些現存功能有點東拼西湊,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除了開發新功能外,增強現有的功能及進一步的整合亦非常重要。且看假以時日系統會不會有穩定的發展。

Jourmap
網址: https://www.jourmap.com/?locale=zh_TW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jourmap/



特色:
- 跨平台同步 - 與旅行蹤的同步功能相似。
- 共同編輯 - 可與其他用家同時編輯同一個行程,所有修改都會與其他用家同步;有點像是 Google Sheets 的操作邏輯。

點評:
行程規劃的功能並沒有太大的亮點,與其他app的基本功能相似。最大的特色是可以與其他用家共同編輯,這亦是四個 app 中唯一一個有此功能的。不過其系統容錯度甚低,而且測試不足,使用時經常會遇到不合理的狀況或是明顯的 bug ;例如網頁版的排版混亂、在 Android 修改行程後不能同步到網頁上、點與點之間的路線消失等等。它是四個 app 中使用體驗較為遜色的一個。

Funliday
網址: http://www.funliday.com/zh-hant
Facebook 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unliday.chinese/



特色:
- 離線模式 - 沒有網絡連接時仍可閱覽行程(不可修改路線或使用地圖相關功能。)
- Safari 小工具(僅限 iPhone) - 在 Safari 選取字串後,可直接分享到 Funliday 中進行景點搜尋。
- Evernote 整合(僅限 iPhone) - 每個景點都可以連結 Evernote ,增加筆記實用性。
- 遊記專區(僅限 iPhone) - 與旅行蹤的部落格整合相似。

點評:
Funliday 雖然是四個 app 中最早推出的一個,涵蓋的平台卻是最少。開發者一直高度專注在 iPhone 上的開發,經過愈兩年時間的除錯及強化,功能及使用體驗尚算不錯。去年 4 月終於推出 Android 版,不過並沒有把 iPhone 版的所有功能完全移植過來。開發者亦曾在不同場合表示每當有新功能時都會先在 iPhone 上推出,對其他平台的用家來說實在是非常可惜。 Android 、平板及電腦用家現階段不妨先使用另外三個 app ,待 Funliday 完善其跨平台分享的方案後再作考慮。

以下是四個 app 的功能及特色綜合比較:


當中「日本大眾運輸路線」及「韓國步行及開車路線」兩個項目比較特殊,會把它們獨立成項的主要原因是 Google 提供予第三方應用程式的路線服務並不完全支援日本及韓國兩個地區。日本方面, TripJam 、旅行蹤及 Funliday 都有嘗試另覓方法填補空缺。 TripJam 是三者中最完善的,可以查閱路線詳情及在地圖上顯示路線; iPhone 版的 Funliday 亦可以查閱路線詳情,但不能於地圖上顯示路線;而旅行蹤的表現最令人失望,測試期間未能成功獲取合理路線。韓國方面則只有 TripJam 提供步行及開車路線,同樣可以路線詳情及在地圖上顯示路線。路線顯示似乎有一點誤差,但整體效果尚可。如果對這兩個地區有行程規劃的需求, TripJam 會是四個 app 中較佳的選擇。

喜歡自助旅遊的朋友,不妨從四個 app 中挑選一個合心意的,開始為下一趟旅程做準備吧!

上面各個 app 的截圖所顯示的均是相同的行程,取自 TripJam 官網的東京範例。由下一篇文章起,我將會仔細講解每一個 app 的操作細節,並把實際使用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

相關文章
行程規劃工具分享(一) - 三分鐘學會製作 Excel 範本
行程規劃工具分享(二) - Google 我的地圖功能全集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行程規劃工具分享(二) - Google 我的地圖功能全集



上一篇文章分享了使用 Excel 作為行程規劃工具的基本操作方式、探討其強大功能及無限可能性、但亦同時指出了它的弱點 - 缺乏處理地理位置訊息的功能。規劃行程時其中一個關鍵的考量是景點之間的距離;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把相鄰的景點一網打盡,而不會每一天重覆來回幾個不同地方。要解決這個問題,地圖便變得非常重要。

Google 旗下的「我的地圖」正是了解景點地理位置及它們之間的關聯的理想工具。用家可以把景點加入自己建立的地圖,視覺化地顯示它們的位置,景點之間的距離便一目了然。用家亦可以為每個景點增加額外欄位,把蒐集回來的資料一併記錄下來。以下範例會把我的地圖所有實用的功能展示一遍:

1. 建立新地圖,並為它自定名稱及加入說明。






2. 把蒐集回來的景點逐一搜尋並新增至地圖。




3. 新增多個圖層,並為每一個圖層自定名稱。








4. 把景點按地區/日子進行分類。


5. 打開每一個圖層的資料表格以新增需要的欄位,如景點類型及開放時間。(所有圖層的資料表格必需統一,否則景點將不能在圖層之間移動。)












6. 按喜好修改景點的名稱及填寫所需資料。




7. 為景點新增具代表性的圖片。










8. 為每一個圖層設定分組條件。








9. 為每一個圖層設定標籤。




10. 為每一個類別加入特殊的顏色及圖示形狀。






11. 新增路線圖層,並設定交通方式(可選開車、單車或步行)。








12. 加入多個地點,系統會自動計算路線。












13. 編輯圖層名稱。








製成品的效果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我的地圖與 Google 地圖雖為兄弟,但兩者的資料完整性及功能還是有點差距:
- 景點資訊比 Google 地圖精簡,如欠缺營業時間及相片等。用家需要在加入景點時自行從網絡上擷取額外資訊。
- 路線圖層只支援三種模式 - 開車、單車及步行。如果您正規劃一趟自駕遊,它正好能迎合您的需求;但如果您打算使用大眾運輸的話,我的地圖的實用性便大打折扣了。
- 不支援街景服務。希望預先熟習路線的話,便只能回到Google 地圖的懷抱。

其他使用上的缺點包括:
- 只能建立最多十個圖層,每個路線圖層最多只能加入十個目的地。如果旅程比較複雜,跨越多個區域或天數較多的話,圖層便不敷應用了。
- 同一地點不能被加入多個圖層,侷限了行程規劃的彈性。假設建立圖層的方式是跟據行程天數而定的話,重覆到訪的地點(如飯店、車站及商場等)便會被排除在外。
- 欠缺時間性的考量 - 每個景點逗留多久?需要預留多少交通時間?不把時間考慮進去,很難規劃出貼近實際情況的行程。這亦解釋了為什麼路線圖層不支援大眾運輸 - 因為營運時間及班次都涉及精準的時間資訊處理。

功能展示中第 5 點提到的圖層資料表格可以挽回部份缺點。儲存格支援四種格式:文字、數字、日期與時間以及布林( Boolean ,亦即只有是或否兩值)。只要運用得宜,大部份資料都可以整合到我的地圖中,例如消費金額、營業時間等。不過對比起 Excel 來說這種做法算不上方便,始終它沒有強大的函數功能及豐富的格式功能。因此,我自己比較習慣兩者並用,由 Excel 處理資訊性的東西,而我的地圖則作為輔助,整理地理位置訊息。

到目前為止, Excel 及我的地圖協助解決的都是完成基本資料搜集後的後續處理工序。但搜集景點資料(包括地理位置、開放時間等)、查詢交通方式及所需時間等也是非常耗費時間的工作。這些工作往往涉及到很多人為的工序,而且牽一髮而動全身(尤其是與時間性相關的項目),一個小改動便要重新覆核資料的準確性。下一篇文章我將會介紹一些專門針對行程規劃的需求而設計的 App ,並在稍後時間逐一測試它們的實用性,看看它們到底能不能把上述問題一併解決。

--------------------------------------------------

相關文章
行程規劃工具分享(一) - 三分鐘學會製作 Excel 範本